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自古英雄愛美人,而愛情這個美好的詞匯,一經深陷其中,不論世俗,不論身份,不論家族阻撓與否,總會有人甘愿為其堅定不移。
現代、民國、古時;中國、他國;任何時代任何國度都有著對愛情最美好的期許,它似火,使人熱烈,似冰,也使人痛苦。
而在民國時期,就有一對良人,他們的愛情曲折艱難,遭遇了家人阻攔,甚至因為兩人的結合對于政治也會有一些影響,然而即便這樣,他們還是跨越了重重障礙,走向了婚姻的殿堂。
她是蔣華秀,是蔣介石唯一的親侄女,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子,也是一個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女人。
說起蔣華秀的良緣,必須要知道這其中有著一個神助攻的女人,她就是蔣華秀的老同學張競平。
張競平工作在安徽省縣城的民政局,而他們的局長就是蔣華秀未來的丈夫韋永成,此時的韋永成事業正式起步之時,一直沒有時間去解決自己個人問題,以至于三十多歲還是孑然一身。
偶然在談笑中,說到不知道什麼樣的大家閨秀能嫁給他們的上司韋永成,說者隨意,但張競平卻聽了進去。
她覺得韋永平長相俊美,工作突出,并且職位也不低,這不正好與自己的一位老同學剛剛合適嘛,有了這樣的心思,于是張競平給千里之外的蔣華秀寫信談及此事。
當時蔣華秀確實沒有對象,但由于同學說的這位優秀的男人離自己實在過于遙遠,蔣華秀并沒有馬上同意,張競平也沒有過多提及,只是兩人的信件來往變得密切起來。
以前兩人作為同學關系也很要好,書信來往次數多了,自然話題也多了起來,張競平并沒有放棄給自己這位閨蜜介紹她的上司,在每次寫信時總是會提到韋永成的一些事跡,包括他的才華,信里對韋永成可以說是百般夸贊。
而時間久了,蔣華秀也對此人有了幾分好奇,張競平見蔣華秀心里動搖,便在信中再次提到希望二人可以先接觸聊聊,這一次蔣華秀沒有拒絕,很快蔣華秀便開始與韋永成做筆友。
信里談吐之間她感受到韋永成是一個談吐風趣,又博學多才的人,這讓蔣華秀心里的好感更是大增。
只是距離始終是個問題,這時張競平便游說韋永成希望他能夠去到贛州與蔣華秀見上一面,但韋永成卻沒有答應。
一方面他目前事務繁忙,另外他顧忌的是自己的身份,他的舅舅是國民政府「桂系」代表李宗仁,手握重權并且與蔣介石呈對立關系。
雖然明面上大家都是一副哥倆好的派頭,但那時的國民政府里也已經是各自為政了。為了不給自己舅舅添麻煩,他還是選擇了放棄去贛州的事宜。
但張競平作為當時的新時代女性,完全不考慮身份地位派別這些因素會影響什麼。覺得蔣華秀他們兩位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并且男有情女有意,這麼好的姻緣錯過了豈不是很可惜。
于是張競平做了一個決定,跨越千里親自去找蔣華秀,她的目的只有一個,此行將蔣華秀帶到安徽,與韋永成見面。
在贛州蔣華秀見到自己的好姐妹心里十分高興,張競平也表明自己這次前來的意愿,直白的對蔣華秀說這次自己過來,就是來給她說媒的。
這一舉動頓時讓蔣華秀哭笑不得,她沒想到自己閨蜜不遠千里過來,竟是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張競平問蔣華秀:「你難道不喜歡韋永平嗎?書信中你們是不是聊的很愉快,那為什麼不能見一面加深了解呢?」
蔣華秀聽此只得說出自己想法:「我一個女子,跑到千里之外只為見一個素未蒙面的男人,這我萬萬做不到。」
此時的二女在蔣華秀的寢室中,兩人誰也不能說服了誰。
還在泡著腳的蔣華秀,怕對面的閨蜜生自己氣,說完那些拒絕的話便連連開始哄她,但張競平是個執著的女子,又一次問蔣華秀,到底要如何她才會跟自己走。
蔣華秀看她如此固執,看著自己腳下的水,便開玩笑的說:「除非你喝下我的洗腳水,我就考慮考慮唄。」
蔣華秀本意是想讓張競平知難而退,不要在糾結于帶她走這個問題,沒成想自己閨蜜也是個混不吝,上來就要端自己的洗腳水喝。
這一舉動可給蔣華秀嚇個激靈,她雖然張揚但也不是跋扈之人,說這話也只是玩笑而已,斷不敢真的讓閨蜜去喝洗腳水。
可看著閨蜜認真的表情,蔣華秀還是敗下陣來,同意了一起出發前往安徽,而這一去,蔣華秀與韋永成的緣分便注定一生結在一起。
抵達安徽之后,張競平第一時間安排了兩人的見面,蔣華秀出身尊貴,又是蔣介石的親侄女,從小她便飽讀詩書,也見識不凡。
與韋永成見面之后,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深深的印在了韋永成的腦海里,愛情就是如此綿延又迅猛,韋永成身邊雖然不缺乏給他介紹對象的朋友,但他從來都沒有相中過一個,在當時三十多歲不結婚,可以想象韋永成是十分挑剔的。
但對于蔣華秀,如果說通信中是好感,那麼當真正的見面之后,便是傾心,在安徽西部的縣城里,蔣華秀一呆便是一個多月。
這期間韋永成表現積極,又十分得體,進退有度,讓蔣華秀十分受用,很快二人便確定了戀愛關系,戀愛總是十分美好,兩人嘗到了極致的甜,便決定開始著手商量結婚事宜。
可有些愛情總要經歷風霜,才得以陽光燦爛,二人離開安徽準備先到西安再轉重慶告訴蔣介石兩人想要舉辦婚禮的意圖。
但還沒等來二人的坦白,蔣介石卻先行一步知道了,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恰巧在贛州工作時,聽到了蔣華秀與韋永成的一些消息。
蔣經國認識韋永成,也欣賞他個人,但畢竟道不同、不相為謀,于是蔣經國急忙給蔣介石發去了電報。
蔣介石看到電報內容,當時就急眼了,桌子一拍隨即在辦公室便大罵了一通。
那麼多好男人自己手底下的兵將數不勝數,有的是自己侄女選擇,偏偏要選一個廣西佬,還是跟自己不對付的李宗仁外甥,蔣介石脾氣火爆,斷然不能答應這樁婚事。
于是叫來自己的親信胡宗南要求他即刻趕往西安,并務必把蔣華秀帶回,讓韋永成愛去哪兒去哪兒。
胡宗南辦事效率非常快,第一時間便接到了蔣華秀,表明了蔣介石意思之后,蔣華秀十分憤怒,不予配合,但畢竟不是當兵的對手,蔣華秀還是被胡宗南現行安置在了一處房間軟禁了起來。
隨即他又找到韋永成,告訴他蔣介石不會同意這門婚事,夠聰明就不要在惦記這樁婚姻,否則后果自負。
雖是赤裸裸的威脅,但沒在自己地界,韋永成也別無他法。
失去了蔣華秀的消息,韋永成便準備動身先回安徽再做打算,而恰巧此時,他從自己的衣服兜里摸出一個紙條,是在分離緊急關頭蔣華秀偷偷潦草寫的話。
大概意思是讓他不用擔心,自己會等他來娶她,韋永成看到這張紙條心中百感交集,他覺得自己定不能辜負這個有情有義的女子,思來想去有了決斷,出發去往了重慶。
抵達重慶之后,韋永成輾轉找到了白崇禧,此人是國民軍的參謀副總長,與李宗仁同屬一支,白崇禧見韋永成風塵仆仆,十分操勞的樣子,便設宴款待。
在飯桌上韋永成才將自己此行目的娓娓道來,希望白崇禧能夠幫他想個解決方案,白崇禧自有當代「諸葛」的稱號,可見十分聰明,心思百轉之間便有了想法。
「蔣介石那個脾氣只有一人能鎮住,你去找他的妻子宋美齡。」
白崇禧給韋永成最終意見,韋永成眼底一亮,是啊,可以找宋美齡,她是蔣華秀的姑姑,一定不舍看自己侄女日夜難過。
于是韋永成先行回到安徽,為了自己終身大事他埋頭在辦公室措辭寫了一封長長的信,信中勇敢表明了自己對蔣華秀深沉的愛意,和與她攜手一生的決心。
信寄出之后,韋永成便開始漫長的等待,宋美齡本人從小在美國長大,她的思想可以說是更接近于新時代的女性,也更倡導婚假自由,人人平等。
當收到韋永成的來信,她沒有第一時間回復,而是找到了蔣華秀,為蔣華秀自己的意愿,蔣華秀看姑姑有心幫助自己,毫不避諱的講出自己此生非韋永成不嫁。
宋美齡見此便沒在多說,只是告訴蔣華秀,安靜等待,她會說服自己丈夫,讓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隨后宋美齡找到蔣介石與他提及蔣華秀的婚事問題,蔣介石還是老一套的絕不同意,要知道蔣介石與李宗仁可以說是恩怨頗深,兩人曾經也是義結金蘭的好兄弟。
但最后由于派別紛爭,兩人最終走到了對立面,而且李宗仁可以說是蔣介石政治路上的絆腳石,雙方的關系如今已經是如履薄冰,一個契機就可以要了對方的命。
如今要結為親家,蔣介石是一百個不同意,在他心里,李宗仁不是什麼好人,自然而然的認為韋永成也不是良配,兩人都是一丘之貉。
宋美齡卻沒有理會蔣介石的此番做派,她告訴蔣介石,因為他自己的紛爭,讓侄女卷入其中這并不是男子漢大丈夫所為。
況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兩人結婚以后對于李宗仁或多或少讓他也有幾分顧忌,而對于侄女本身,她的幸福也非常重要,為了一己私利葬送侄女的幸福不是一個長輩該做的事情。
宋美齡對蔣介石的苦口婆心勸說,終究讓蔣介石的心動搖了,再加上蔣華秀也淚眼婆娑的請求他,最終蔣介石才同意了這樁婚事。
宋美齡為了婚事可以順利舉行,還親力親為主持了二人的婚禮,兩人在重慶順利結婚,也是宋美齡的功勞。
結婚之后蔣華秀跟隨丈夫一起來到了他工作的安徽省,這是她第二次回到韋永成所在的縣城,回想起當時應閨蜜相邀來到這里的場景,仿佛都還歷歷在目。
從重慶到這里,她跨越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雖然路途遙遠,但這一次,她終究是踏實了,蔣華秀對二人的未來充滿了無盡的期盼。
韋永成婚后對蔣華秀如談戀愛時百般愛護,工作結束便會和她一起享受二人世界,蔣華秀也是一個抱負深遠的姑娘,她沒有做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而是在這里找尋自己的價值。
1942年,蔣華秀歷經辛苦終于成功在當地創辦了小學,自己擔任校長兼老師的職務,在那個年代,她深知學習的重要性,為了祖國以后能夠培養更多的人才,蔣華秀一頭扎進了教育事業,并且為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韋永成也沒有參與過多的政治之爭,而是穩扎穩打的工作與晉升,夫妻二人的婚后生活可以說是琴瑟和鳴,好不羨慕。
一直到抗戰結束,韋永成不再擔任民政局廳長,由于立場原因他攜妻子一起去往了台灣,盡管他的政治前途不在有,但對妻子依舊如往昔。
在台灣的生活,雖然遠沒有家鄉來的愜意,但夫妻二人齊心協力日子過得也算安慰,後來蔣華秀在台北又一次拾起自己的老本行創辦了小學繼續任教。
時光冉冉,歲月如梭,曾經意氣風發的少男少女慢慢的也兩鬢斑白,雖然他們沒能再回初相識的安徽,但那段感情來的濃烈,也讓二人細水長流般攜手度過了一生。
一生一世一雙人,這大概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盡管中途遭遇磨難,這些并不妨礙兩個人的相愛,時間帶給他們的的,終是美好結局。